一段时间以来,宽严相济成为税务执法领域的高频词,出现在《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通知》等多个政策文件中。
这是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要求,也是有效化解征纳矛盾、不断提升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和获得感的需要。
笔者认为,在税务行政处罚实践中,准确适用宽严相济原则,还需要做不少功课。
要有制度规范保障。
宽严相济的柔性化执法,必然涉及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而自由裁量权的尺度不明确、执法标准不统一,极易造成执法宽严不当,影响执法公正性和税法权威性。
目前,服务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协调发展战略,长江三角洲三省两市(上海、浙江、安徽、上海、宁波)已形成《长江三角洲区域申报 发票类税务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长江三角洲区域税务轻微违法行为“首违不罚”清单》,京津冀地区税务机关已联合发布区域内7类53项违法事项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为跨区域执法标准统一提供了示范。
未来需要持续推进执法标准统一。
要有法治人才队伍保障。
对执法标准的精准把握,需要一支法治观念强、专业知识精的税务执法队伍。
为此,要将更多的税收法律复合型人才充实到一线执法队伍,优先将公职律师配置到法制审核岗,审核行政处罚的合法性、合理性。
攀枝花市税务局稽查局:拆迁收入被稽查!税务处理决定书
国家税务总局攀枝花市税务局稽查局税务处理决定书(攀枝花市皓江商贸有限公司)发布时间 : 2022-02-15 10:02 来源:
国家税务总局攀枝花市税务局国家税务总局攀枝花市税务局稽查局税务处理决定书.pdf,个体户营业执照办理流程很简单,关注微信公众号“企服快车”或直接联系客服:
15827290669,就可以在线办理个体户营业执照。
办理个体户营业执照好处很多,首先个体户没有企业所得税,其次是个税成本只有1.5%。
,
要有权力监督和权利维护保障。
在执法过程中,只有对纳税人的程序性权利进行充分保护,对执法权力进行全流程监督,才可能实现行政行为结果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实现宽严相济。
为此,国家税务总局苏州市税务局探索建立重大税务案件听辩式审理,在审理过程中“认真客观地听”“充分有效地辩”“依法公正地审”,对行政相对人提出的陈述申辩进行核实、调查和判断,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对调查处理权进行有效的监督制约,取得良好效果。
增加税务行政处罚种类。
新修订施行的行政处罚法第九条增加了通报批评、降低资质等级、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关闭、限制从业等处罚类型。
建议税务行政处罚增加通报批评这一新的行政处罚种类,更好地体现宽严相济精神。
注重主观过错的判定。
新修订施行的行政处罚法实行的是过错推定原则,即当事人有违法行为的推定其主观有过错,但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
在税务行政处罚过程中,尤其是在适用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对“偷税”进行处罚时,行政相对人提出无主观过错证据后,税务执法机关应判断证据的证明力,足以证明当事人没有主观过错的,不应定性偷税,不予行政处罚。
执法人员在处罚案件定性时更应注重对主观故意性的判定。
扩大税务行政处理处罚的听证范围。
目前,《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行使规则》对于停止出口退税权等处罚,税法没有明确是否需要告知当事人有听证权利。
对于许多外贸企业来说,停止出口退税权比罚款影响更大,纳税人应当享有听证权利。
因此,可适时扩大听证的范围,明确听证的标准。
慎用税款核定条款。
税务机关行使税收核定权往往达不到行政处罚必须查明事实的要求。
在此情形下,某些具有明显税收违法故意的行政相对人得不到应有的处罚,造成案件处理“罚过不相当”,有违行政处罚宽严相济的要求。
因此,在税务执法过程中,可借助电子账簿、上下游企业供销明细等证据证明企业的违法事实,尽可能做到案件查办事实清晰,证据确凿,罚过相当。
(作者为国家税务总局苏州市税务局稽查局公职律师)
中国税务报:“首违不罚”规定需细化
自2021年4月起,税务执法领域全面推广“首违不罚”制度,这是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衔接行政处罚法规定,优化税务执法方式的重要举措。
国家税务总局2021年3月31日发布首批《税务行政处罚“首违不罚”事项清单》,列举了适用“首违不罚”的10个轻微税收违法事项。
从笔者所在地的情况看,该制度施行以来,受到纳税人普遍欢迎,有效促进了税法遵从,但基层税务机关在落实“首违不罚”制度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有待通过细化规定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