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网络

2005年12月29日 广西天华编辑

2005年是股改年也是创新年,新产品新概念层出不穷。

同时,在中国证券市场这块历来盛产丑闻的土壤上,搭乘今年创新的新风,新丑闻也跟着接踵而来,让人叹为观止。

但是,有代表性的丑闻若能引起重视,本身也是极具参考价值的。

本次全景网精心评选出分别在各自领域里“独领风骚”的丑闻,希望能帮助投资者回首这一年所走过的历程,同时勾起一点点的思考。

1.山西焦化离奇丢失子公司

山西焦化是投资者公认的大绩优股,颇有江湖地位。

然而,新年伊始,这个大绩优公司却被大大的侮辱了一下智慧。

1月27日,山西焦化公告称,2004年会计年度结束后,公司向其控股子公司——上海惠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出提供会计报表的征询函,但没有回复。

于是公司一路追查下去,发现该惠焦公司却已经倒闭,所有员工也早已作鸟兽散,整个子公司彻底蒸发于上海闹市区。

更为离奇的是,早在2004年4月,惠焦公司员工就因为公司倒闭而追讨欠薪的事而闹得满城风雨,山西焦化却在半年后才“追查”出来。

直到现在,山西焦化都还不太清楚,惠焦公司到底是如何倒闭的。

2.美的电器关联交易遭受质疑

5月20日,美的电器宣布,美的电器将美的日用家电集团有限公司出售给关联公司美的集团,价格为2.48亿人民币。

5月27日,格兰仕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有意高价竞购,并同时发布了一封致中国证监会的公开信,信中称:

美的电器是公众公司,在实施关联交易的时候,应该在阳光下进行,但是格兰仕有意高价参与竞购,却遭到了美的的拒绝。

美的电器的大股东美的集团,用不到30%的股份,擅自代言了其它占有70%股权的小股东的权益,最终居然获胜。

但格兰仕这一击,却击中了整个中国证券市场对关联交易监管的软肋。

3.华菱管线陷入可转债漩涡

2004年,华菱管线发行20亿元可转债,并且承诺,2005年1月16日至2009年7月16日转股期内,如果股价连续15个交易日低于转股价(早期设定为5.01元/股)的85%,华菱管线需掏出超过21亿元回购可转债。

然而,在2005年低迷的行情之下,只要少量的资金便可打压华菱管线股价,使之连续15个交易日收在4.25元之下,投机者就能通过要求华菱回购可转债而获得6%以上回报。

5月30日,兴业基金、海富通基金、大成基金、长江证券、北京国投和平安保险六家机构联合发表声明,要求华菱管线立刻回购可转债,操纵痕迹昭然若揭。

中国可转债市场的整体危机从此暴露。

4.顾雏军及其格林柯尔系风波

从2001年开始,顾雏军先后收购科龙电器、美菱电器、亚星客车、襄阳轴承、商丘冰熊,最后的收宫之作,便是于2004年11月25日收购法国汽车配件生产商Tomkins和英国汽车设计公司LPD。

至此,格林柯尔造系完成。

顾雏军及其格林柯尔系一时风头无两,言必称“我唯一不缺的就是钱”。

话音未落,一场彻底的“倒顾运动”便全面爆发了。

其中以财经界的郎咸平和法律界的严义明最为激进,并相继引起了一系列的争议,前者更是把整个中国经济学界拖下了水,一时间骂声四起,各路名家黯然接招,轰轰烈烈的争辩至今难有定论。

事情演变至此,顾雏军本人反而成了配角,其人被关入大牢,旗下公司树倒猢狲散,纷纷与其划清界线。

5.股改万言书:中国股市的荒唐一幕

8月份,原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局企业司司长、现任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管维立,撰写了《中国股市的荒唐一幕》,洋洋洒洒三万言,中心思想就是:

全面否定股改。

通过否定股市、否定股改、否定证监会,同时赞美大股东、赞美独董,管维立得出结论:

“补偿流通股的主张,前提错误,逻辑混乱,没有可信的事实说明其合理性。

实施这一补偿,损害了市场经济和产权制度的基础,破坏了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

”同时,他提出建议:暂停或关闭股市。

应该说,管维立的这份万言书,站在非流通股东的角度,极为成功地、坦率地、淋漓尽致地把反对股改的人士的想法表达出来了,只可惜,观其激扬文字,难免让人感觉其人缺乏对事实的了解,以及逻辑的混乱,通篇充斥着对既得利益的强大失落感,可谓文如其名:

中国股市的荒唐一幕!

6.海虹控股强庄主动现身

9月6日,据报道,一位名叫周琦的男子在录音材料里声称,他7个亿买入海虹25个亿出来,一年总共赚了18个亿。

材料还显示,为了炒作海虹控股的股价,海虹控股总裁康健全程参与了题材的“创造”:

经过一系列的策划,海虹控股高姿态宣称美国医药电子商务大鳄Broadlane将会与其合作,“Broadlane以2000万美元的巨资,控制海虹医药网5%的股权”。

而这实际上虽然是子虚乌有,但是却成就了海虹“江湖第一庄股”。

一石激起千层浪,证券市场引起了轩然大波,海虹的股价也开始了“跳水”表演。

全国股民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了证监会,查还是不查?这个题目至今无解。

7.中化国际食言股改增持承诺

中化国际在股改方案中承诺,股改开始后的2个月中投入不超过8亿元人民币,增持社会公众股不超过1.2亿股。

随后,10月13日,中化国际宣布,公司大股东中化集团增持了公司股份数额为6663.28万股,已经完成增持计划。

而这个数字却只是其所作承诺的二分之一。

由此,中化国际成了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以来第一家不守承诺的公司。

中化国际的承诺在文字上钻了法律的空子,毕竟“不超过”跟“不少于”截然不同。

应该说,中化国际是有魄力的,因为它敢吃“第一个螃蟹”。

但中化国际的这个玩笑开得可不小,因为投资者给它的行为作出了一个定义:

欺诈!

8.中信证券打开“股改投票门”

10月28日,维权机构股民呼叫中心接到投资者王先生对中信证券的投诉,反映中信证券南通市如皋营业部启东服务部擅自更改他的股改投票。

他怀疑该券商在股改投票中存在作弊行为。

在舆论压力下,中信证券最后承认了错误,但强调“只是个案”。

此事经全景网曝光后,一时间令社会各界对股改投票的质疑走向了高潮。

随后,从广发证券传出有关股改贿选的内部文件,为整个事件加了“注脚”。

这件事注定要成为股改过程中的一个污点。

9.汇源通信:“投赞成票,喝泸州老窖”

被卷入“投票门”的上市公司何其多啊,前有博汇纸业、西山煤电、郑州煤电、思源电气等前辈在先,汇源通信只好独辟蹊径。

11月14日,《证券导报》爆出汇源通信所谓的“投票鼓励政策”,其核心就是:

“投赞成票,奖励泸州老窖一瓶”。

另企服快车面,据媒体报道,某些股民参加股改大会,看到现场只有一些矿泉水,觉得“公司太抠门”,投了反对票就离开会场了。

如此说来,汇源通信“投赞成票,喝泸州老窖”的做法,到底算是谁的丑闻呢?

10.严晓群,斯威特系危机

严晓群从2000年开始涉足资本市场,先后拿下上海科技、中国纺机、小天鹅、小鸭集团等上市公司,被业内称为“中国资本市场八大神秘炒家之一”。

然而,进入2005年,斯威特系便负面消息不断。

11月15日,上证所对其公开谴责,称其共拖欠上海科技超过3.67亿元的巨额账款,斯威特系由此陷入资金链危机。

随后,严晓群被迫变卖手中南京口岸还债,但被质疑是脱壳逃债。

现时斯威特旗下上海科技、中国纺机、*ST长岭三公司已成烫手山芋,其中上海科技更是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四面楚歌的严晓群会否成为顾雏军第二?只能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