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成熟技术以及高效的管理能力,从道路建设、桥梁搭建,到能源项目和市政工程,中国企业正逐步将“中国速度”和“中国效率”带入非洲,推动着这片古老大陆的现代化进程。
探寻中企在这一变革中如何找到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
非洲大陆铁路总里程约8.4万公里,且较集中于北部和南部非洲;非洲道路超过一半是非硬化道路,公路交通承担着80%的货物运输和90%的旅客运输;非洲互联网普及率为46.8%,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政府不断增加财政预算用于支持公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今年预计将增加3.8%,2024年至2027年的年均增长率预计为3.7%。
总统拉马福萨表示,政府在2023年至2028年将吸引2万亿兰特(1元人民币约合2.7兰特)投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探索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对铁矿、煤矿等项目进行开发,资金重点用于正在建设中的重大工程,包括标准中央线标轨铁路、东非液化天然气和原油管道等项目。
众多中企承建项目在非洲落地生根,为破解当地基础设施滞后、人才匮乏等难题提供中国方案,非洲的城市化进程也在加速,非洲人民普遍称赞这是“值得尊敬”的成就。
例如:新苏伊士运河建设项目、尼日利亚丹格特炼油厂项目、塞内加尔方久尼大桥项目、科特迪瓦46兆瓦生物质电站项目和加纳农村通信及数字网络覆盖项目等,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如非洲互联网普及率只有36%,远低于全球62.5%的平均水平;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非洲人口可以获取互联网,约有3亿非洲人生活在距离光纤或电缆连接50公里远的地方;此外在世界上宽带连接程度最低的25个国家中,有21个是非洲国家。非洲各国弥合数字鸿沟的主要障碍之一是缺乏经费投资。
目前,非洲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主要是通过股权投资获得,结构性融资也会增加。
谷歌等私营企业利用其从葡萄牙到南非的“艾奎亚诺”海底电缆,正在帮助弥合10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赤字,并提高非洲国家互联网的负担能力和速度。
同时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及气候变化为全球经济注入的不稳定因素,非洲取得的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侵蚀。需要各参与方加强风险预警、创新发展思路,多措并举助力中非基础设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