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外国公文书认证要求的公约》(Abolishing the Requirements of Legalization for Foreign Public Documents),又称作《海牙公约》或《海牙认证公约》(简称Apostille Convention),是在1960年由第九届海牙国际私法会议(HCCH)制定,并于1965年1月24日正式生效。

这项公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国际间使用公证书和其他公文书时可能出现的多个政府机构重复认证的问题。

根据HCCH官网的信息,目前已有超过125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了《海牙认证公约》的缔约方,使其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多边条约之一。

这意味着相当多的国家都已经同意采用这项公约,以简化和加快公证书和其他公文书在国际间的使用流程。

这对于个人和企业在跨国事务中的便利性和效率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海牙认证公约》,在一个缔约国颁发的公证书或其他需要认证的公文书可以通过Apostille(国际认证标记)来认证,而不需要经过多个政府机构的重复认证程序。

这种简化的认证程序使得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更加便捷和顺畅,也减少了相关费用和时间成本。

根据《公约》,自2023年11月7日起,中国向其他缔约国送往的公文书只需要办理《公约》规定的附加证明书(Apostille)。

这意味着不再需要办理中国和缔约国驻华使领馆的领事认证手续。

同样地,其他缔约国的公文书送往中国内地使用时,也只需要办理该国的附加证明书,无需办理该国和中国驻当地使领馆的领事认证。

中国外交部被指定为负责签发附加证明书的主管机关,并为中国境内出具的公文书签发附加证明书。

除外交部之外,根据外交部的委托,中国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以及一些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也可以为本行政区域内的公文书签发附加证明书。

这样的规定将为中国公文书的跨国使用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渠道。

总之,《海牙认证公约》的广泛应用为全球范围内的公文书认证提供了便利和效率,并为个人和企业在国际事务中带来了更便捷的操作方式。

这一公约的实施不仅促进了全球各国之间的合作,也为经济和文化交流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